四、 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
研究方法
1、内容的选择编制。
整理罗列每册教材都中的儿童文学作品,这些都很好地提供了一些范本。利用这些教材,我们进行课内阅读活动课的教学。
选择课外阅读活动课的教材,所选作品是经典儿童文学类型的,是学生喜欢的,符合我校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难度、有助于培养审美情趣,想像能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思维等。教材内容开放性强,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适合学生自主选择。
2、不同课型研究。如:好书推荐课,通过各种形式向学生推荐读物。作品欣赏课,引导学生欣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阅读指导课,教给学生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成果分享课 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交流阅读收获……
3、阅读课形式的研究,形成一定的阅读活动课教学课模式。如:图画书阅读,借助绘本,在看、想、听、说、读、写、做、演的综合性游戏式的活动中,提高低、中年级孩子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儿童诗阅读,利用语文教材,课外教材进行诗歌诗歌的仿写、创作等
4、阅读活动课观课、评课方法与评价标准的研究。从教师的教学是否以尊重儿童的独特理解,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认识生活,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善于观察并尊重和引导孩子自己阐发自己的情感……。学生是否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量、阅读能力……展开评价。并设计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
研究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申请课题,建立课题组,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调查。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罗列整理教材内儿童文学作品,开展实验研究课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交流和研讨活动,收集研究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根据具体的研究实际情况调整实验方案,进行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根据实验全面回顾总结,进行论文、案例、教学设计的汇编。
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实践法、讨论法、分析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五、预期成果:
1、小学各年级段课内阅读活动课目录一份
2、《大华二小课外阅读活动课选编教材》一套
3、典型个案集一份
4、结题论文一篇
六、研究条件:
1、我们教研组的全体同仁平时注重教法研究,总结,今后会在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外,讲更多时间、经历投入到课题研究中,确保课题研究有质有量完成。
2、我们教研组研究力量充足,研究人员务实,有丰富教学经验和一定研究能力。
成根娣:语文教导兼教研组长,区教学能手和校课题研究负责人工作。毕尔静:大场镇第一届教学能手,多次参加课堂教学比赛。多位教师在市、区教学论文评比获奖或发表。
3、学校领导大力支持,非常重视教学科研。不管是经济上还是教师业务培训和外出学习都是鼎力支持。
七、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M】.
[2]朱永新.改变,从阅读开始,天津教育出版社【M】2007.
[3]曹文轩.经典阅读是阅读的基础【J】.合肥晚报,2007,(08).
[4]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新蕾出版社【M】.2001.
[5]徐冬梅 刘永春﹒亲近母语—儿童阅读教育课程研究和实践【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6]梅子涵. 阅读儿童文学【M】 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