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要打印的文件是:激活教材,激活学生

激活教材,激活学生

作者:    转贴自:    点击数:509


 新的课程标准孕育了新的教材,新教材之“新”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上,更体现在它的功能上。新教材不是让学生在头脑中复制教科书所呈现的一切,而是凭借它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新的课程要求教师树立一种新的教材观,摈弃那种“教教科书”的课程,变学会“用教科书教”。这对教师如何处理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所阐发的道理,所讲述的知识,将教材同化为自己的智能,另一方面在实际驾驭课程和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不断开发与教材不同的教材目标,教学内容与资源,获得教材规定以外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理论,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依据牛津版教材,在具体教学环境下,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优化了教学内容,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这里我来谈谈我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

现行的小学牛津版英语教材, Building block的模式编写教材,将语言学习比作造房子,使学生在原有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新的内容、理解和接受新信息,语言复现率高,信息量大,尤其注重语言知识的滚动与运用。课本图文并茂,大量的图片给学生提供了使用语言的情景,使语言与生活实际情境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使学生易于掌握并充分刺激了学生学英语的愿望。因此,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凭借教材,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语言学习,加以合理的创造来使用教材,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扩展知识面,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为小学生的语言学习打下基础。 

    一、 词汇教学中,适当扩展词汇的内涵与外延,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架起词汇学习与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从而激活教材,激活学生思维。 

    词汇是构成英语大厦的基石,小学阶段词汇比较多,而教材只给出了词汇的基本含义,对其它的用法没有解释。而词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因此在教学中,在学生充分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后,适当扩展词汇的外延,比较词汇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例如,在动物词汇教学中,适当扩展在中西文化中,人们对dog, tiger horse, sheep goat等的不同的看法和用法。 dog”在外国被视为与人一样尊贵的动物;因而有“love me,love my dog”之说,“sheep”在英语中表示好人,能干的人,而 goat”表示坏人和不能干的人。在颜色词汇教学中,在学生掌握了各种颜色后,我说:Im  in  the pink (身体健康),学生立即望我身上看,却没有找出“pink”(粉色)的东西,学生立即产生了疑问,好奇心大大增强,疲惫的心情为之一震,情绪高涨,我说pink在英文中表示身体健康,同样,blue表示心情灰暗,心情不好。另外,在词汇教学中,增强英语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学了“leftright 后,告诉学生这是体育口令的“一、二、一”,在学生学了east, west, south, north后,让学生说“east, west, north, south ,home is best.”(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土窝窝) 在学习了“player, team ”后,让学生说:“One player doesn’t make a team.(字面意思是一个球员组不成一个球队,言外之意是团队不是靠一个人来取胜的,教育学生要有集体观念。)音标的学习对于学生记忆单词很有利。在教学中, 可通过由旧单词拼读引入类似的新单词(如增,,改动一个字母成新单词)可正反单词同时记忆,对于一些有规律的字母或字母组合,让学生用说绕口令和儿歌的方式来记忆拼读规律,例如A good cook cooks good food for students”;而“Two black rats catch that fat cat 来练习“a 在单词中的发音,“Thirty-six thinkers think”来练习th的发音等等,然后教师可写出很多类似单词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加以归纳总结。在此过程中,使小学生懂得了记忆单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激活了学生思维,如形象思维,对比思维,和联想推理能力,学会了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本领,在心理上消除了记忆单词的恐惧心理。  

    二.扩展交际情景,渗透有关英美文化,激活思维。 

    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英语是一种语言,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课堂教学中,在学生进行功能话题的交际中,结合教学内容,扩展交际情景,渗透有关英美文化的内容,可提高学生的文化差别意识,有助于学生正确的使用语言。正如胡文仲指出的那样“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更多的了解西方人的文化和习俗,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延伸,不应只局限与练习其特定的语句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 

如学习2A Christmas一课时,我将圣诞树、圣诞花、花环搬到教室里,让学生知道西方人过圣诞节时要有Christmas Tree, Christmas flowers, Christmas Wreath, Christmas presents等。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起布置圣诞树,在圣诞树下互送礼物,并扩展延伸情景表现接受礼物的态度。如中国人收到礼物时,一般是放在一旁,等到客人走后才拆开。受礼时会连声说:“哎呀,还送礼物干什么?”或“真是不好意思啦等。而西方人收到礼物时,通常会当着客人的面马上打开,并表示谢意和对礼物的欣赏。如:Very beautiful! What a wonderful gift it is!Thank you for your present.让学生感受西方文化,感受中西文化的不同,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运用这些语句进行交际,利用各种情景来展示其正确用法,达到运用语言进行真正交际的目的,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三.科学把握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激活教材,激活学生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顺序,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例如学习2A Unit 7我对此单元进行了重组,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Little Match Girl>>入手,将要学的单词、句子融为一体,并将Unit 8的句型提上来教学,结果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效果良好。有时候课本上的内容相对简单,我就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适当地拓展,丰富语言材料。如4A Plants一课,书本上的句型很简单:Look at the plant. It has a stalk. Its stalk is long. It has some leaves. Its leaves are green.我在上课时,将这课的内容丰富成了几篇日记。从植物的播种、发芽、生长、开花这一植物的生长规律为线索展开,完成了单词、句型的教学,同时还拓展了一个新句式:They look like…让学生说说植物的叶子像什么。几篇简短的日记丰富了教学内容,同时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尤其学生在看着荷叶图片用Its leaves are… They look like…句式说话时,更是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有的说:Its leaves are round. They look like plates. Sometimes my mum cooks meat with the meat. 还有的说: Its leaves are green. They look like hats. On rainy days I can wear the hats.甚至有的学生想到说:Its leaves are good. My mum makes tea with the leaves.(原来荷叶茶还可以用来减肥)。可见设计合理的语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孩子就会愿意说,也有话可说,从而达到语用的效果。又如在教学3AM2U3 Say a poem时,我创编了一个蜗牛爬树的故事。通过观看森林的video,让学生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从而引出小蜗牛的故事。蜗牛小小的,背负着重重的壳,住在树下,他却有着大大的志向,一心想爬到树顶看看外面的风景。在蜗牛往上爬的过程中,遇到了三只小动物,他们用自己的优势来嘲笑蜗牛,断定他爬不到树顶。可是蜗牛却不言放弃,一步一个脚印往上爬,最终爬到了树顶,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本节课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1.单词mouse,parrot,giraffe;2.用几句话来介绍小动物;3学习蜗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重点是单词的认读与运用以及培养学生用几句话来描述动物的能力。在教学单词时,我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操练。如教学mouse时,我通过mousemouth作音与形的比较,通过学生喜爱的Mickey Mouse来进一步巩固与运用单词。在教学parrot , giraffe时,我分别运用了儿歌与歌曲来操练巩固单词。在教学句型I am a…/I am…/My …is…/My…are…/时,我通过Mickey mouse来引出句型,并通过学生熟悉喜爱的卡通动物,如Snoopy, Simba ,Boots, Donald Duck等来巩固句型。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小动物的对话,有的通过录音引出,有的通过让学生猜一猜来引出,不同的引出方式加上各种形式的朗读,很好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朗读表演中,学生不断反复操练句型,逐步体会蜗牛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Nothing is importan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这一故事的运用,不仅很好地围绕主题进行了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

 

    总之,教材是相对固定的,但教学情景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材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现在的课堂要成为动态发展,富有创造力的过程,课堂不能仅限与教参提供的知识,还应有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著名教育家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but the kinding of a flame.)”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激活者,激活教材,激活学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生生活中,实现新课标的要求。